理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党建工作  科学研究  学生工作  学会工作  相关下载 
最新消息: 理学院召开2020年秋季学期学生防疫和开学工作部署会议         我院董晓波教授走进市生态环境局交流预算绩效管理         爱心支教团四年的坚持 帮扶了1200多名留守儿童         理学院2020年考研率再创新高         理学院与连云港巨生实业有限公司就合作办学进行调研交流         专题微党课—“两学一做”在当代大学生党员中的实践         理学院召开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报告会         信息与计算科学党支部开展“奋进路上党旗红”党日活动         青春抗疫进行时·庆祝中国共产党99周年华诞主题党日活动         理学院实验中心召开虚拟仿真实验研讨会   
通知公告
相关下载
· 淮海工学院固定资产处置审批表
· 关于印发《理学院2017年党政...
· 淮海工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淮海工学院继续教育管理规定
· 淮海工学院选派教师参加实践...
· 淮海工学院教学名师奖评选及...
· 淮海工学院本科教学奖励办法...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招生就业>>正文

理学院各专业介绍
2016-03-29 15:53  
[文章下载]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介绍

基本情况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于1985年开始招生,是我校最早招生的专业之一。专业方向从最初的应用数学,到数学与应用数学,现专业方向侧重于金融工程、经济统计、运筹优化方向。本专业在多年的办学探索中,将培养学生在坚持以强化定量分析基础,加强专业软件技能,联系行业平台实际,突出数学应用能力方面继续稳步展开。

办学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800多名毕业生。毕业生分布在金融、教育、IT、政府部门、外资企业等各个行业,大都已成为业务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他们中有自主创业、产值过亿的高新企业贝迪电子(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勇校友,有获江苏省青年先锋的、被北卡罗莱纳大学等美国十所高校录取、获200万元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的韩萏校友,有美国大学生竞赛一等奖获得者、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美国著名大学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现已在上海外资企业工作的杨念晨校友等等。

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数学修养、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系统掌握数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熟悉经济统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基本技能,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以及涉及数学应用的相关领域从事企事业单位定量管理,金融产品设计、开发、销售、营运支撑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微观经济分析、运筹学、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学、金融学基础、金融统计分析、数学模型、金融数值计算与应用软件、保险精算、证券投资学、会计系统中的数学方法、金融市场业务实习、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等。

师资力量

现有专职教师2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博士9人,博士后两人,主持或在研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三十多项,出版专著、教材十多部。专职教师辅导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多次获得一、二等奖。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以及涉及数学应用的相关领域从事企事业单位定量管理,金融产品设计、开发、销售、营运支撑等工作。毕业生可以报考国家公务员,数学类、金融类教师,也可以报考国内外经济类、管理类、数学类的研究生。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

基本情况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生。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已经建成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培养出了多名业界成功人士,优秀校友周作建作为江苏正融科技的副总经理、研发总监,于2011年获连云港市优秀科技人才的光荣称号。

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新的办学思路的大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办学方向将沿着四条清晰的办学思路展开,即: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软件设计及应用、海量数据分析及其应用以及大规模科学计算。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较强的软件设计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和实践动手能力,能解决信息技术、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以及金融领域数据处理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微积分、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运筹学、数学模型、C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超级计算与并行算法、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信息与编码、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现代密码学、Matlab软件、金融工程等。

师资力量

现有专职教师3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5人,博士10人,“333工程”获得者2人,博士后2人,曾获省级二类优秀教学成果1项,主持或主研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近10项,由我系教师辅导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多次获得大奖。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IT、数字图像处理、金融、信息安全等行业或部门从事软件开发与应用、流水线设计、金融数据分析及信息处理工作。毕业生可以报考计算机、经济类、管理类、数学类的硕士研究生,也可以直接申请国外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PHD)的入学资格

统计学专业介绍

基本情况

统计学专业是在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经济与统计方向)办学基础上,于2013年开始申报,经省教育厅批准于2014年开始招生的专业,现在的专业方向侧重于经济统计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经济学素养,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熟练运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经济、金融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市场调查、信息咨询、投资分析、风险管理、金融精算、经济核算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A、数学建模与实验、社会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应用随机过程、数据分析和统计软件、宏微观经济分析、金融统计分析、统计论文写作、统计调查实习、专业综合调查、金融风险分析、经济预测、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学、金融学基础等课程。

师资力量

现有专职教师2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博士9人,博士后2人,主持或在研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三十多项,出版专著、教材十多部。

就业方向

目前,市场上统计人才的需求涉及企业、社会调查公司、生物、医药、金融、保险等行业。统计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会逐年递增。毕业生可以在社会调查公司、生物、医药、金融、保险等行业就业外,还可在其他涉及统计应用的相关领域工作。也可以报考国家公务员,做统计类、金融类教师,可以报考国内外统计类、管理类、金融类的研究生。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专业概况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适应信息社会需要而设立的专业,于2007年招生,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基本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建立了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为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建设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博士5名,硕士7名;硕士以上学位人数的比例达到80%,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0%,已基本建成一支学历、学缘、职称、年龄等各方面均较为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

实验与实训条件

本专业依托中地共建项目“光机电信息技术实验室”,已建有激光技术实验室、光电检测实验室、工程光学实验室、光纤技术实验室、信息光学实验室、液晶电光效应实验室、声光效应实验室和光电EDA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分室。现有专业实验仪器设备1453台(套),仪器设备总额500多万元,能够满足本专业的培养需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我们积极开拓校内外实习基地,在校外,目前已与瑞特电子有限公司、江苏绿扬、连云港天诺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提供了充分保障;在校内设除了专业实验室以外还专门设有学生创新制作室,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创造条件。

主干学科

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

普通物理、工程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应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光纤通信原理与系统、光电检测技术、微控制器系统及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光电信息工程、光电检测、光电子工程、光通信等领域从事相关产品设计与制造、产品研发与应用、技术管理等工作。毕业生可以报考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专业概况

本专业是为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本科专业。

我校于2009年率先开设太阳能利用专业方向,2011年首批招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该专业现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淮海工学院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

实验与实训条件

现有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750万元,建有热工基础、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干燥、太阳能中高温利用、太阳能检测、光伏技术、风力发电、染料敏化电池、传感器等15个实验室,并与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可共享其检测中心及国家CNAS认可实验室。

培养要求

本专业面向产业需求,重视基础、注重实践、强调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专业技能。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受到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的基本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能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工程经济观念。

主干学科

新能源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普通物理、工程制图与CAD、能源概论、热工基础、传热学与换热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固体电子学基础、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制冷与热泵、风能发电技术。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产品开发、设备制造、检修与维护、集控运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学、研发、工程设计等工作。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海洋大学理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