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理学院于举行江苏省产业教授聘任仪式暨深化产教融合系列活动。江苏省产业教授、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尹海鹏博士、教务处处长安俊丽、理学院院长史林兴、副院长黄增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骨干教师及本科生出席活动。

江苏省产业教授聘任仪式由史林兴主持,教务处处长安俊丽为尹海鹏颁发了江苏省产业教授聘书。到此“清洁能源产业学院”已有在聘江苏省产业教授3名,产业学院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高水平企业师资力量等方面更进了一步。作为深化校企合作的“关键纽带”,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连续四年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晶硅太阳电池产业化进展》产业教授进课堂活动,此次聘任既是对其产教融合实践成果的充分肯定,也为校企协同育人注入了强劲行业动能。

聘任仪式后,尹海鹏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讲授了《晶硅太阳电池产业化研究进展》产业教授进课堂示范课。他通过产线实景视频、工艺参数解析和失效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现了从实验室研发到GW级量产的技术跃迁。为学生直观地阐释了理论公式背后的产业逻辑,使学生们对光伏行业的技术迭代有了全新的认知。课堂气氛活跃,课后讨论环节学生争相提问问题,尹海鹏为同学们做了详细解答,并鼓励学生脚踏实地、锻炼本领,为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产业发展做贡献。

本次校企交流活动构建了“四位一体”校企深度合作格局。首先,在产业技术前沿对接方面,校企双方就TOPCon、HJT等新型太阳电池技术展开专项研讨,并针对钙钛矿叠层电池产业化难题组建联合攻关小组,推动实验室成果向产线转化。其次,在课程建设协同创新方面,组织了《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省一流课程集体备课,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重构“材料制备-器件设计-产线实践”教学模块。第三,在双师队伍共建机制方面,建立了“产业教授+学术导师”双导师制,省产业教授将深度参与培养方案修订、实践教材编撰、产业教授进课堂等人才培养全过程。最后,在实践教学体系升级方面,通过实习基地建设、企业开放日等活动,构建贯穿本科教育教学全程的阶梯式实践体系。
史林兴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学院将持续推进“三对接”机制: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产线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流程。学院积极打造“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贯通培养范式,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校企合作,也为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