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理学院以学术创新赋能海洋科技发展的实践路径,4月2日下午,学院举办第三期“理蕴未来青年学术论坛”。本期论坛以“海洋数学+赋新海洋生态:聚焦基于数学工具的生态机制解码”为主题,通过专题报告与学术研讨相结合的形式,持续深化青年教师对学科交叉价值的认知。数学学科优秀学者杨洪博士担任主讲嘉宾,院长史林兴教授主持,全体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活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充分展现了青年学者的科研活力与创新思维。
论坛伊始,史林兴教授致辞。他表示,理学院始终以服务学校“向海图强”战略为核心,致力于构建“以海为媒”的学术创新生态。青年学术论坛作为学院深化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促进学科融合的重要抓手,已成为推动学院从传统理工科向海洋特色理工科转型的强劲引擎。本期聚焦数学理论与海洋生态的交叉研究,既是响应国家海洋生态保护战略的实践探索,也是构建“海洋数学+”学科新范式的关键契机。系列论坛的持续举办,不仅为青年教师搭建了跨学科交流的桥梁,更彰显了学院以学术创新驱动海洋科技发展的坚定决心。

杨洪博士以“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应用”为题,系统阐述了数学工具在解析复杂生态机制中的核心价值。报告从微分方程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切入,深入剖析线性稳定性理论、分支理论、周期解理论及规范形理论的科学内涵,并指出这些理论为揭示海洋生态系统中藻类、浮游动物与鱼类间的动态关系、捕食-被捕食平衡机制,以及环境扰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供了严谨的数学框架。结合具体研究案例,生动展示了如何通过分析系统平衡点、极限环及全局行为,解码海洋生态种群数量波动的内在规律,并预测温度上升、污染物扩散等环境变化对生态网络的长期效应。报告进一步探讨了微分方程模型在赤潮预警、渔业资源可持续管理等场景中的应用潜力,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创新思路。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微分方程建模的实际挑战、多尺度生态系统的数学简化方法、以及理论成果向工程应用的转化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针对模型参数优化、非线性动力学复杂性等关键问题,杨洪结合自身研究经验,提出了“动态参数自适应校准”“多层级模型耦合”等建设性方案,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现场讨论聚焦前沿、直击痛点,充分体现了学术研讨的深度与锐度。

党委书记张振松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期论坛延续了前两期“学术引领、学科交叉”的特色,通过数学与海洋科学的深度融合,标志着学院在“海洋数学+”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他强调,青年学者应立足国家海洋战略需求,强化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的协同创新,推动构建“基础理论-模型构建-生态治理”的全链条科研体系,为学院建设高水平海洋特色理工科注入新动能。